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南华大学
校史馆
南华大学校史摘要(四)
作者:肖月生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年09月28日 09:57

南华大学校史摘要(四)

第四章合并与融合

(2000.7~2002.12)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重点突破阶段,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审时度势,积极汇入改革洪流,推动合并与共建工作。教育部教发[2000]69号文同意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函[2000]78号文决定,学校实行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湖南省人民政府、衡阳市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南省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第一节 合并、融合与共建

1、合并组建南华大学

(1)酝酿

199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向教育部呈送《关于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大学或湖南科技大学的函》(湘政函[1999]149号)。

2000年2月17日,教育部向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同意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的通知》(教发[2000]69号)。

2000年5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向省教育厅和衡阳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组建南华大学的通知》(湘政函[2000]78号)。

(2)成立

2000年3月27日,教育部下文同意原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

2000年9月20 日,在学校大会堂举行南华大学成立庆典大会。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唐之享为“南华大学”揭牌。

2、加快深度融合

(1)统一思想认识

南华大学成立后,校党委、校行政深刻认识到并校改革对学校的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抓住了这一机遇,学校的各项事业就能迅速发展。因此,学校坚持以统一思想认识为先导,以团结协作为旗帜,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深度融合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政策、统一财务、统一规划。

(2)设置并调整党政职能机构(略)

(3)设置并调整教学、科研、教辅、后勤和附属机构(略)

(4)安排并调整处、科级干部(略)

(5)清理原两校校名和形象识别符号

2001年3月,学校下发通知,要求清理原两校校名和形象识别符号,统一冠以“南华大学”字样,在4月1日前完成。

(6)制定“十五”发展规划

2000年底,着手制订“十五”发展规划,初步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是,把南华大学建设成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总体上达到湖南省高等院校的先进水平,以服务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同时为国防和核工业服务的全国知名的,具有明显办学特色的新型的综合性大学。确定了三项主要奋斗任务:一是办学规模得到扩大,使在校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达到2万人,成教学生1万人,在校研究生500人;二是办学水平、办学效益进入省属高校前五强;三是研究生教育得到较大发展,争取在2002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这一奋斗目标和任务在2001年4月召开的第一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为制定《南华大学“十五”发展规划》和《南华大学2010年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7)确立校名字体、校训、校徽、校庆日和校歌

2001年9月,学校在组建成立一周年之际,启用新校名字体、校训、校徽。

新校名字体:辑录毛泽东手书而成。

校训:明德、博学、求是、致远。

校徽:圆形,红色基调,侧面如花蕾,平面如绽放的花瓣,三层花瓣间环以汉、英文校名,整体如炽热的火炬,又似东升的旭日,象征南华大学团结奋进、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校庆日:1958年10月16日。

校歌歌词为:沐浴新世纪的阳光,欣欣的南华令人向住,汇聚九州菁华,培育华夏栋梁。国防俊杰在这里诞生,白衣战士在这里成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英才辈出,桃李芬芳。汇入新世纪的洪流,奋进的南华蓬勃向上,迎接时代挑战,谱写青春华章。人生理想在这里升华,创新精神在这里弘扬,科教兴国、南华争先,开拓进取,永铸辉煌。

3、签署共建协议

2002年2月,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长沙签署共建南华大学协议。共建协议的签署,为南华大学拓宽了发展空间。

 

第二节 提升层次 扩大规模 增强实力

1、申博成功

2001~2002年,学校成立了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配备并先后调整充实了专职工作人员。确定了采矿工程、、病原生物学、、内科学等5个学科专业为2002年度申博学科专业。2003年,申博成功,学校获批核技术及应用、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2、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科研实力增强

2000年10月,学校向湖南省人民政府及省教育厅和卫生厅提出请示,将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学校,将核工业四一五医院划转为学校的直属型附属医院。经过约两年的协调、商谈,终于落地。2002年10月11日,在南华大学大会堂举行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变更核工业第六研究所、核工业四一五医院隶属关系协议签字仪式。

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与原中南工学院、南华大学本为“亲兄弟”,且毗邻而居、一墙之隔,并在氡测量、溶浸采矿等科研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它的并入,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为申博成功添了一把柴。

3、全力扩大招生规模

随着本科专业、硕士点的迅速增加,招生规模自然迅速扩大。200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91人(含在职32人),博士研究生2人,全日制本专科生3476人,成教各类学生2588人。2000学年度,各类在校学生达18000余名,其中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144人。

2002年,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继续扩大招生规模。报考南华大学的生源远超过招生计划数,录取分数高出划定分数线20~50分,生源质量有所提高。共招收全日制本科生4300人,硕士研究生159人,成教学生3869人,使在校生达22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14862人,研究生510人,成人教育7000人。学校招生工作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4、成立二级民办学院——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2001年,船山学院迎来首批学生197人,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均步入正轨。2002年,招生专业由原来的4个扩增到8个,在校生由原来的197人增至723人,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

5、整合科技资源,增强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1)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2001年,核技术及应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采矿工程3个学科列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在湖南省“十五”重点学科建设年度检查中,核技术及应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采矿工程评估合格;药理学被增补为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

(2)大力争取科技项目与经费

2000-2001年,学校获纵向科研项目共200余项,横向课题16项,获得各类研究经费近千万。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经费达133.8万元;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

(3)加快产出科技成果

2000-2002年,组织鉴定科技成果27项,获批专利4项。

(4)加强学术交流

2000-2002年,应邀来校讲学的国内外专家、学者150多人次,举办了两次学术交流会,人气爆棚,收到论文逾千篇。特别是2000年的全国急重医学研讨会、全国首届动脉硬化防治学术研讨会、全国全科医学学术经验交流会等3个学术性会议,2002年的环境Rn/Tn的测量与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衡阳)王船山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等国际、全国学术会议,以及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瑞尔康环保乳胶漆科技研讨会”,不仅浓厚了学术氛围,更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品位与影响力。做好《南华大学学报》等5种学术刊物的出版发行工作。

 

节 加强内部管理,稳步推进改革

0、概述

2000年底至2001年初,学校在充分吸收原两院各自管理制度优点的基础上,对教学、科技、人事、财务和物资设备等方面制定印发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运行。随后,适应情况变化,对规章制度进行了补充、修订和完善。

1、加强教学管理与改革

2000年,为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于11月中旬组织进行了为期6周的教学大检查,重点检查了教学秩序、教学效果、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摸清了合并后教学工作的现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教学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统一并严格了考试制度。

2001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开展了多项工作。召开了首届教学工作会议,并形成一年一次的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成立了教学督导团及教学质量监控科,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学校在院(系、部)自评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督导团成员和有关专家开展了院(系、部)教学工作评估。学校修订了29个本科专业(34个方向)的教学计划。完善了主、辅修制,开设了人文素质系列选修课27门。

2002年,深入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抓好院、部教学工作评估和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估。对全校101个教研室进行检查评估,评选出13个优秀教研室。从2002级新生开始实行学分制管理,建立平台式教学模式。

2、加强科技管理与改革

2000年,召开首届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科研并举的指导思想,出台了《南华大学纵向科研生费使用和管理办法》(试行)、《南华大学科技工作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001年,首次发放了科研类校长奖励基金35.5万元。

3、加强人事管理与改革

2000~2002年,相继出台了《南华大学引进优秀人才暂行规定》《南华大学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南华大学选留毕业生和调入教师暂行规定》等制度。制定了“221”人才计划,即到2005年,学校教师队伍中博士生导师20名以上,教授200名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者100名以上。

出台《南华大学岗位聘任及岗位津贴制度暂行办法》,开始试行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

4、推进后勤服务改革

2001年,推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自8月1日起,学校全面实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所有正式职工全部参加衡阳市医疗保险。制定了南华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就组织机构、人员安排等问题形成了具体可行的意见。

2002年,印发《南华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南华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细则》等文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南华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分离后勤服务人员300多人。

责任编辑:档案馆 
  • 上一条:学校60年办学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 下一条:南华大学校史摘要(三)
  •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