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南华大学
校史馆
我与衡阳矿院
作者:郭世奎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年09月28日 10:48

我与衡阳矿院

为了核工业的发展,由中央组织部门出面,核工业部向冶金工业部求援,从中南矿冶学院商调一批在册学生老师协助核工业部自行办学。此举得到了冶金部和中南矿冶学院的大力支持。59年3月间,核工业部派出工作组进驻学院进行选调工作,从地质、采矿、选矿、冶金四个系中挑选出300多名学生和十多位专业老师,我是300多人中的一个,在征求意见时我表态服从,并在被选人员会上发了言,此刻,系主任魏忠信当众指令我为学生的头(系学生分会主席)。被挑选的学生个个都很高兴,既感自豪,又觉得很新鲜,因为核工业保密性强,是高科技,很神秘。调进的人员要求政治可靠,家庭和社会关系较复杂的难以进得来。我们这些被选调的人员来自中南矿冶学院四系和各个年级,汇合于一体,另起炉灶,成立了矿业工程系,委托中南矿冶学院暂管。学生跟原班级上课,有些核工业特点课程,由核工业部教育司同部署研究院所请来专家讲课,这样维持了一个学期。59年7月,核工业部单独招生,矿业工程系搬迁衡阳,成立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原矿冶工程系系主任魏忠信任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暂缺),主持日常工作。建院初期,仿照中南矿冶学院的院系建制,是三个系:一系为地质、采矿,系主任鲁彬;二系为选矿、冶金,分析化学,系主任马子厚;三系为核电子,系主任柏汉初。三位系主任均是核工业部委派的行政13级干部,同时还设有基础部、党政机关党等。一、二、三、四、五年级均有学生在就读,就这样,新学院开张启动了。经历57年广大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演绎成今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南华大学。领导同学信任我,选我担当负责人。我要认真尽责任,为大家热忱服务。55年秋季刚入学,系里领导指定我为团支部书记,后又多次连选担任这一职务。晚上30多个同学,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多省,起初因生活习俗差异,各地说话语调不一,不能及时适应学院新的环境等,形成小圈子,产生小矛盾。全班同学都是寄宿生,没有一个读走读的,每天吃、住、生活、学习都挤在一块,自然也会有一些矛盾。那时大学的领导、老师在课余时间很少下班级,出现矛盾问题基本靠自己解决。我变成了班上解决矛盾问题,团结同学,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角色。原因是:我是团支部书记,班三角的组长;我是党员,班上只有我一个人是党员。我是入学半年后于56年3月经黄祖修、李松仁两同志介绍入党的。我是怎样扮演这一角色的呢?首先,个人品行要端正,在各个方面能起表率作用,我基本上能做到,所以得到大家的拥护。其次,关心大家的切身利益,对同学反映的意见和问题,自己一人不能处理的,要发扬民主精神,经班三角讨论,分头做工作,使矛盾和问题能得到合理解决。再就是我喜欢与人个别读心,经常有人找我谈思想(那时叫思想汇报),我也爱主动找人谈,相互交流,效果极好。有三个年龄,个头偏小的潘祖坤、柏绍洪、袁芹藩同学,把我当做老大哥,什么问都愿意找我商量。我在选601班时间长达四年,与同学的关系密切,深受大家的爱戴,互相都舍不得分开。调入矿业工程系,当上学生分会主席,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成立,又当选院第一届学生会主席、院团委委员,同学的信任和关爱,总把我推在前面做带头人。我决心把工作搞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反映同学们的合理要求,学院边建边开学上课,环境杂乱,大家对住宿、伙食、卫生、洗澡等有不少意见,我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催办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扩建简易洗澡场,解决了同学们洗澡难的问题。学生会的工作,首先按宣传、生活、文体等组建了若干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制定出规章制度。其次是开展各部门的活动,舞会、歌舞晚会、歌咏比赛、球类活动都开展起来了,使广大同学不至于因新校舍环境不热闹而寂寞,活跃了大家的课余活动。1960年3月,我们五年级同学毕业了,我们是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学院领导特别重视,特别优待,开了毕业生座谈会,设盛宴招待、隆重举行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大会,我代表毕业生在大会上发了言,感谢党、感谢学院领导、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培养。最后领导指令我带队游览南岳衡山。待各项毕业程序完成后向学院领取国家颁发的派遣证,奔赴工作岗位。

1960年3月至——1960年10月,在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进修,听苏联专家讲授放射性元素铀、钍的生产理论与工艺过程,并参加该所的试验研究工作。

1960年10月——1969年11月,在核工业部衡阳矿冶工程学院任教,为204专业五个年级讲授稀有金属选矿、放射性选矿,为101专业高年级讲授铀矿选冶概论。并兼任系教务秘书、教工党支部书记,系总支委员。

1969年11月——1972年3月,在核工业部湖北五七干校锻炼(因衡阳矿冶工程学院被撤销,全体教职员工下放五七干校),前一年跟连队下地劳动干农活,后一年多被部工作组抽调搞专案,,落实老干部政策工作。

1982年8月——1984年2月,回衡阳工学院任教学组负责人,负责学院恢复时期的教学准备和招生计划工作。

1984年2月——1993年2月,在核工业部中南工学院科研处任处长,兼兴华科技开发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衡阳市科技顾问。

1993年3月——1994年12月,在中南工学院任教,为四个专业八个班学生讲授“核工业生产概论”,兼聘任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国富冶炼厂开发部主任。

 

各工作时段的工作点滴回顾

1、大学尚未毕业,工作已被定向。59年3月,我由中南矿冶学院选矿系抽调到为核工业部培养人才的矿冶工程系时,领导就给我打了招呼,要留我在即将新建的学院里工作,并指令我与田秘书(核工业部派来办学的干部)合作,收集中南矿冶学院的办学经验和有关规章制度,这时实际上我已边读书边工作了。59年7月,该系搬至衡阳,成立隶属核工业部管辖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由于部、局、学院对人才的急需,我们五年级学生须提早半年毕业,我被指定留校当教师,立即派我去北京第五研究所进修,向第五研究所专家和苏联专家学习,计划一年后为204专业62级学生讲授专业课。

2、八个月的专业进修。北京五所是国家核工业的核原料研究开发基地。60年代初中苏关系友好时期,所方聘有一批苏联专家指导试验研究工作。为培训我国核工业科技人才,还请这些专家开设了铀矿石选矿、铀水冶工艺、铀分析、化工原理与设备等课程,我就是为了进一步学习放射性选矿、“铀水冶工艺”课和掌握试验方法而来此进修的。我于60年3月去的北京,10月底回到学院,总共只有八个月,其进修内容包括:(1)每周听专家讲课两个上午,选修的课程两门——铀矿选矿、铀水冶工艺,没印发讲课资料,全靠记笔记,我记了两本厚厚的,后来在编写教学讲义时派上了用场。(2)跟班做试验,前四个月在铀矿选矿研究室进修,这个室负责做全国各铀矿点的铀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以放射性选矿和浮选为主。我每天跟班工作搬运矿石,跟着科技人员做试验。后四个月转到铀水冶工艺研究室进修,同样与科技人员一起做试验,参加他们的排班、倒班。经过八个月的进修,归纳有以下三点收获:巩固和扩展了铀矿石的选矿、水冶以及核纯产品生产的理论知识;基本学会和掌握了从铀矿石提取铀、制备核纯产品的试验程序和方法——即小型试验和半工业性试验的程序和方法;收集了一批国外铀矿冶和国内各铀矿山、水冶厂的技术资料。上述收获,为回校编写教材和专业教学帮助很大,也为我后来在二七二厂开展的一些试验研究项目打下了基础。除业务进修所取得的收获外,在对北京的参观、对核工业的知情、结识同行朋友等方面均感受很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首先说说在北京的参观。此次因业务进修上北京是我记不清次数的第一次,第一次到北京是多么的激动啊!挤出时间,充分利用不上班的星期天,游览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名胜古迹,到王府井百货公司、西单商场、前门、动物园等处看了热闹,真是乡里人进城见了世面,感受多多的。一句话,中国伟大!北京伟大!我很快熟悉了北京,喜爱首都北京,为自己刚刚毕业就能来到北京参观游览而感到自豪。同时还走访了核工业部有关领导机关,去了与我有工作联系的单位。第一次进了有警卫站岗的和平里核工业部大楼(那时称二机部),在一楼八局(干部局)受到姜处长的接待;到部矿冶局百万庄招待所住宿;去部情报所会友;在东四六条五所驻京办事处歇脚等,至于上述部门和单位人员的接触,很亲切、友好之感,如同一家人,我也深感自己已是核工业大家庭的人了。再就是结识了同行、结识了朋友,在进修过程中有缘认识北京五所部矿冶局许多科技人员,有的还是中南矿冶学院毕业的学兄、学姐,与他们结识对我一生的科技生涯有一定帮助和影响。在一起进修人员中,结识有南京大学地质专业的张志敏老师,湖南203所的周某,华东地勘局的易聘泉高级工程师等,后来常在业务会议碰面,交流科技情报和个人成果。时隔多年,张老师通过南大校方邀请我到南京大学进行学术讲座,主讲“核原料生产工艺”,还互相介绍了各自的教学经验,这样的活动对双方都有帮助和促进,很有意义。

3、60年10月——69年11月,这一时段长达九年,前六年,扎扎实实扑在教学工作上,后三年,全国高校处于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停课闹革命,下面罗列一些在此时段教学方面做过的事,粗略地提个纲。

60年10月——66年下学期的教学任务有:

(1)教材编写。《稀有金属的选矿》,40万字,61年与安顺长老师合编,各写20万字左右,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印,供选621班用;《放射性选矿》,15万字,郭世奎编,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印,供选204专业各年级用,上述两门课教材均为讲义。

(2)课程教学。61年下学期给204、621班讲授稀有金属选矿,讲课60学时。62年下学期给204、631班讲授放射性选矿,讲课60学时。63年、64年、65年、66年的每年下学期都分别给204专业的64级、65级、66级、67级学生讲授放射性选矿专业课,讲课均是60学时。204专业即铀矿选冶专业,该专业从64级开始,每届招生两个班,每班约50人。

(3)61年——66年,这六个学年的上学期,分担的任务是带204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此外每年还有带学生下厂、矿实习的任务。

60年10月——66年10月间,除教学外的兼职工作有:

除完成本身的教学工作外,我还兼任教工党支部书记、系教务秘书,这两项工作要做好,工作量也是很大的。当时我所在的二系,有铀化学、铀选冶、铀化工三个专业,六个教研组,党员有20多人,那时党员的组织观念很强,定期要向支部汇报,支部也定期要找党员谈话,我身为党支部书记,要做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组织。要参与和主持每周星期五下午的政治学习,事情是挺多的。作为系里的教务秘书,一要协助主管教学的系主任做好教学管理;二要帮助教务干事做好日常的教务工作;三要协调好教师的教学任务,并检查教学效果,处理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四要起草、整理有关教学档案文件,使教学管理走上正轨,有章可循,有例可照。同样,事情也是挺多的。

我60年毕业,62年就给学弟学妹们上课,还有兼职工作要做,这一般是违反常规的,好在自己年轻好学,有、股求上进的干劲,于是重担也挑起来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6年10月——69年10月,文化大革命,学院停课,学院、系、教研组(室)三级都被造反派夺权了,原来管事掌权的人都靠边站了,我们系的教工党支部只有2—3个党员是造反派,记得是学生干事黄某某、化学试验员钱某某,黄某某、钱某某与几个非党造反派一起夺了系的大权,我们教研组(室)也是被几个非党造反派夺了权。这三年,停课闹革命,造反派说了算,看不惯也没办法。我也无事可做,求得一身轻松,随“大流”走过来了。由于这段时间未做什么具体工作,故可暂做省略,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记事,待以后另做记叙。

4、69年11月——72年3月五七干校锻炼时段,衡阳矿冶工程学院被撤销,全体教职员工下放核工业部湖北五七干校,地点在湖北钟祥县,这里曾是一个大型的沙洋劳改农场,中央许多部委都在此设有七五干校。我刚到干校的前一年,跟连队下地劳动、做田、种菜、养猪的活都干过,干的很好,很内行。后一年多,为落实干部政策,部工作组调我到五大队(原衡阳矿院)专案组工作,我以对革命负责的精神,通过反复调查和对专案材料的落实,为原衡阳矿院党委书记徐霁远、副院长陈健等老革命平了反,恢复了名誉,也为其他立了专案的人说了公道话,使原先由造反派观点掌握的专案组拉回到了党的正确路线上,从而使原衡阳矿院受立案的干部、教师迅速结了案,使专案组的工作宣告结束。

5、1972年4月——1973年12月,71年底,广东工学院到干校招人,由于我从事的专业对口,爱人又已在广东工作,点名要了我,核工业部干部司不放。接着中南矿冶学院派人到干校选调教师,也指明要我,结果也不放。我向部工作组打听,原因是因为我爱人在部属单位,因此不同意我出部,拟于两人一起调核工业部二七二厂。在专案组工作收尾后,终于在72年3月下旬,我和王仲英同时分别调到了二七二厂。老王从广东743调厂后,马上分配在试验车间搞试验研究,与她在原单位从事的工作基本一致。我报到后,没有具体分配到哪个部门,叫我先到各个车间转一转,熟悉、了解一下情况。大概过了将近一个月通知我到厂生产科上班,开始也没有分做具体的工作,受厂生产主管和科里的指派,哪里有事就到哪里去,一般坐办公室的时间多。不久,厂里成立科技办公室,命我为副主任,主任由总工程师兼,实际工作由我主管。二七二厂是核工业部核原料生产的大型企业,它的生产过程和产品是经过北京第五研究所研制、开发,核工业部第四设计院设计而形成的,我上任后仔细调阅和学习了该厂的技术资料,下各个车间调研科技现状,在此基础上,发动各单位自找科技课题,自我攻关,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初步尝到了甜头。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一批必须解决的全厂性的大项目,经过领导授权,由我组织和执笔拟定了“国营二七二厂科技发展规划”,此规划报得部、局批准,拨批到一定款额。我做的工作,为厂里的科研和技术改造起了一定的作用。

6、在中南工业大学任教一年。1974年1月——1975年1月在中南工业大学当教师,文化大革命后期,核工业部的学校,不知什么原因全部被撤销,到急需用人时,只好找兄弟部属院校代培,中南工业大学为核工业部代培有两个年级的学生,有两门专业课找不到老师讲授,要求核工业部派专家去讲,核工业部教育部门看上了我,推荐我前去赴任,我当时在二七二厂为科技改造干得正起劲,不愿去担当一年内要讲两门课,编两门课讲义的重任,后来部里来人做我的工作,湖南省二机局也来人上门劝我,我也就答应了,搁下二七二厂的工作去了中南工业大学,学校是我的母校,人员关系熟悉,他们也很支持和欢迎我。两门专业课,即《放射性选矿》、《铀水冶工艺学》,首先要为这两门课编写教材(讲义),白天编、晚上编,好不容易在讲课之前都把讲义编出来了,估计放射性选矿讲义有12万字,铀水冶工艺学18万字,均由学校印刷厂打印成册供学生使用。上学期讲授放射性选矿,70学时,下学期讲授铀水冶工艺学,90学时。备课、讲课、辅导是我一人承担的,这一年的教学工作确实很辛苦,完成的教学工作量超出一般的水准,教学的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学生满意、同行满意、校方满意。任务完成后,中南工业大学给我颁发了奖状,给我的上级单位和工作所在单位寄发了感谢信。在校教学期间,校方给了我较好的礼遇,住专家楼、吃小灶、小车接送,我很满意,我很感激,工作是我应该做的。谢谢母校中南工业大学领导、老师、同行们的优待、关照和支持。

附图1

7、1975年1月——1979年12月,在中南工业大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返回原单位国营二七二厂,继续在科技办公室工作,主要从事组织全厂的科技改造和科技管理。在此时段,多次参加部、局、地方的科技会议,汇报和介绍厂里的科技状况,在矿冶局和本市的科技会议上,二七二厂往往是主要角色,记得有一次,我在衡阳地区召开的科技大会上所做的发言,受到大家的好评,二七二厂被评为科技先进单位。为了落实经部、局批准的“国营二七二厂科技发展规划”,厂领导研究决定选我去试验车间,任技术负责人,抓规划的实施,据说这个试验车间是核工业部专项投资为北京五所建的试验研究基地。我到试验车间后,凡本厂的科技项目以及兄弟单位产品进厂加工的试验,逐渐靠自己解决问题,不请北京五所帮忙了。小型试验组、扩大试验组、半工业试验班、废水处理班、分析室等班组都有明确的分工,都有各自的课题和任务。经过大家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为厂的技术改造,节省生产成本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也多次受到上级、兄弟单位和厂党政机关的嘉奖,76、78、80、81年评为二七二厂先进工作者。

8、1980年1月——1982年8月,厂领导决定由我负责筹建二七二厂研究所,随后担任副所长,所长由厂领导兼任,令我主管研究所的科技工作,我负责组织制定了科研管理条件和有关规章制度。在试验车间和研究所任职期间,主持和组织完成了近百项小型和半工业性试验项目,其中六项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奖,两项获湖南省科技成果奖,数十项获厂成果奖,为厂的科技进步作出了努力。使核原料生产达到先进的水平。

据我的回忆,在二七二厂从事过的工作较多,有科技管理、科研试验、生产指挥、教学讲课、行政事务等,凡重要而又有价值的事,喜爱、留下总结文字,在这方面花的精力和占据的时间也是很多的,归纳起来有:

(1)写书。我曾主编一本《铀水冶基础知识》,该书有20余万字,由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发行,写书的任务是核工业部矿冶局和部情报所下达的,上面有人知道我曾在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和中南工业大学讲授过铀水冶工艺学,部情报所派责任编辑汪忠明出差衡阳找到我,商谈出书有关问题,当我接受任务后,部情报所的肖副所长亲自陪同我到全国各大型铀水冶厂考察调研,去到的厂矿有贵阳的276厂、兰州的279厂、江西的713矿、辽宁的754矿等,上级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写这本书有三要:一要总结和指导现行铀水冶厂的生产实践;二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要创我国特有的核原料生产特色。书完稿后,部矿冶局和部情报所在二七二场联合召开审定会,请来40多位专家、学者,审定会由部矿冶局总工程师邓位卿和部情报所肖副所长共同主持,我在会上做了写书过程的详细说明和介绍,大家对《铀水冶基础知识》,一致认为该书概括了铀水冶生产的基本理论,总结了我国铀水冶生产经验,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指导今后的生产有较高的价值。会后,集体赴韶山瞻仰和参观了毛主席故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该书已出版快40年了(1978年出版),说句过迟的话,书名是我定下的,与当时对知识的认知有关,越低调越接近工农就越好,所以叫《铀水冶基础知识》,其实此书叫《铀水冶工艺》较为合适,它发行出版后至今还未见新版铀水冶方面的书籍问世,仍在发挥它的作用。

(2)编写教材(讲义)《放射性选矿》讲义,15万字,《铀水冶工艺学》讲义,20万字,均由中南工业大学印刷厂出版供学生使用。另有三门课讲义是在衡阳矿院编的。

(3)资料文献汇编有:组织整理和编写试验车间、试验报告两卷约50篇,20万字;组织整理研究所成立后两年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档案资料30多篇,15万字。

(4)学术论文有:提高铀矿石浸出率的探讨;离子交换树脂技术在铀水冶工艺工艺中的应用研究;有机相连续的塔式萃取研究,借助细菌作用提取铀的新方法等十多篇。此外,还爱动笔写写年度工作总结,有时也喜欢吟点诗、写写日记等。

在核工业部国营二七二厂12年的工作历程,正是我精力充沛,身体健康,上进心强,干劲十足的黄金时段,为厂的科技生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被厂党政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在我86年向部申报高级工程师时,厂里给了我一个评语。

附图2

9、1982年8月至1984年2月1982年8月从核工业部二七二厂调回核工业部衡阳工学院。先回顾一下学校的变革,1959年3月,核工业部在中南矿冶学院在册学生和教师中选调一批师生成立了矿冶工程系,1959年年末将矿冶工程系搬迁衡阳,新建衡阳矿冶工程学院,1969年撤销,1982年初在原校址地复校,改名衡阳工学院,1984年更名中南工学院,后又改名为现在的南华大学。校名多次改换,但隶属关系未变,前前后后几十年,统由核工业部管辖,地址仍在衡阳市卧虎山未变。1982年初复校,上级派来主持工作的仍是原来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的老领导,他们对我很了解,调我回校帮助他们复校,当我重返故地时,复校的工作人员不到20位,在原原教工食堂旁边的小二楼办公,原校舍被部矿冶局第四设计院占用,上级虽明令四院搬迁河北石家庄,腾出被占校舍办学,但尚需时日才能兑现。时至82年年底,复校教职工增至50人左右,为了顺利开展工作,行政划分四个室、组,办公室、人事组、教学组、后勤组。教学组的办公地点在小二楼一层西头那间屋,调来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分在教学组,开始时人不多,我是教学组的负责人,回忆这段时间(83年)做了以下一些工作。一是组织试讲,挑选教师。人事组须调进各课教师,特别急先调基础课教师,领导有规定,凡调进的教师,必须先试讲合格,而试讲的组织工作,由我们教学组负责,我便是这项工作的主持人。二是考察复校后学校的专业设置,原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的专业面太窄,且当时的铀矿冶也不景气,部里对复校所设专业只提有原则意见,具体的设想还待我们经调研后提出再报请审批。我主要在湖南省内调研,因为在二七二厂工作时,经常与湖南省的、衡阳市的国防企业,核工业单位在一起开会、互有联系。当时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周忠尚是我念大学时的任课老师,人缘关系熟悉好办事。根据核工业部和地方对人才的需求,拟出了复校后的专业设置方向——建筑、管理、机电、计算机、铀矿冶五大类,成文报部待批。三是组织制定工民建、企业管理、财会、计算机软件、铀矿开采等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一些课的教学大纲。四是筹备招生,原想1983年秋季就招生的,但四院搬迁迟缓,上级教育部门察看不具备条件,只得推迟至1984年招收学生。此项工作,我跑腿多,到部教育司,到省教育厅是我的长差。去国家教育部则由复校的领导亲自跑。五是向部申请设备费用,原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实验室设备全被调拨、报废殆尽,须从头开始,最急需兴建基础课实验室,82、83年部里都批了一定数额的设备款,设备的订购是我一手经办的。以上五方面的工作,是复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很关键的一部分,我为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可以这么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10、1984年2月——1993年2月,1984年秋季开学前,部里批下了衡阳工学院的机构编制和人事安排,院级领导、处、系、办中层都进行了调整和配备。原来的教学组扩展最为明显,扩分为教务处、科研处、基础部三个系。我担任科研处处长,组织工作有科研管理、实验室建设、设备采购供应以及党支部的政治思想工作等。非本职工作有招生、审干、到外单位商调教职工等。社会工作——应聘任衡阳市科技顾问,兼任两学会秘书长(衡阳市科学及科学管理学学会、中国工业大学衡阳校友会),是中国核学会、铀矿冶情报网学会、湖南省高校科技管理、实验室管理学会、核工业高教研究会等多个专业学会成员。工作之多之杂,是我在此时段工作的一种特别情况,琐事都提,恐无法收网,则其工作过程中所做的若干件事为代表,当作这一时段工作的缩影。

(1)引领科技工作起步,主持召开衡阳工学院首届学术交流会

复校初期,大家都忙于日常事务和招生的准备,无暇顾及科技,且无专业抓这项工作,当明确我管科技工作后,我立马着手启动,大造声势,形成全员重视科技工作的氛围,于当年(84年)6月就召开了衡阳工学院首届学术交流会,大会收到部科技局、衡阳市科委、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的贺电,大会开了两天,有外来专家的学术报告和教职工的论文(30多篇)宣读,会议开得很成功,给我院科技工作起步开了个好头。接着我带队到衡阳市、县考察当地的科技项目,很受欢迎,记得在衡东县有个蒋副县长很积极主张院、县合作,委托好几个项目,请我们科技支援,这也是我院第一次走向社会与社会挂钩的开始。首届学术交流会后,院内各单位上报的科技题目有50多个,经筛选选出十多项,作为我院1985年向部申报费用的课题,这也是第一次向部申报科研的起步,总归为三个科技起步。

附图3

(2)担任设计总负责人,按学科、按功能筹建我院各类实验室取得了多、块、好、省的效果

从复校开始,学校领导就把实验室的任务交于我负责筹办和管理。经调研和考察,如果用50—60年代的办法,按课题设置实验室,人、财、物都无法满足。当时我院规划五系一部(基础部),全院应开设实验课程有50多门,实验项目总计450个,其中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222个,专业课228个,需设置53个实验室。如此庞大的实验设施肯定是实现不了的,而上级主管部门和工业部批准的1988年前学院各项基本竣工完成,总投资4077万元,实验室设备投资为1200万元,如若按课堂设置实验室,显然1200万元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我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和进一步到中南、湖大、国防科大等院校调研,我提出了建设适应我院特点的新体制。即按学科、按功能建立以院系两级为主的实验室管理新体制。同时也兼顾个别课程的特点,物理、化学、力学实验室仍由所属教研室管理。根据新体质的构想,将全院所有实验室分为四类组成:①实验中心(如电教中心);②基础实验室;③专业实验室;④科研实验室。这样人力、物力、财力大量节省,也容易分阶段实现。第一阶段83年至85年优先投资购置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教等仪器设备,用200多万元建成了具有初步规模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实验室。第二阶段,85年至88年投资900至1000万元,建成各专业实验室,保证了各专业实验的开展。此外,为使建设的实验室具有先进性和超时代的特点,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前提下,大胆的为计算机系购置价值60万美元的小型VAX—780计算机和为管理系购置价值40万元的人机工程,经历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决心是对的,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如上所述。与此同时,在实验室的需求面积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口,除尽量利用老矿院的原实验设施外,尚需扩建一万平方米。我跑北京部里多次争取,部里只批得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2078平方米的实习工厂,尚差2500平方米,不过在“七五”规划后期也顺利解决了。总之,衡阳工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包括实验室设备和实验室面积、实习工厂、电教中心、维修中心等,我是尽了责任和动了脑筋的,自己为自己打了满分。我按新构想的各类实验室基本建成后,经验收鉴评,核工部主管、学院领导都很满意,兄弟院校也很赞许,我感觉我付出的辛勤劳动是值得的,为总结经验,宣传成果,我特写了两篇按学科、按功能建设实验室的论文,分别在湖南高校和核工部高校专业会上发表,深得同行们的奖评。

附图4

附图5

(3)协助人事部门审干、调人。你被领导看上了,你就是“能人”,前面一、二项是我的本职工作,审干、调人是人事部门的事。领导把我当“能人”使用,有时碰上紧急重要的任务分配给我去完成。84年上半年,为了上报处、系中层干部,令我、俞泽仁、李幼生对复校筹备处领导提出的拟任处、系干部进行审查、整理材料,上报核工业部干部司待批。70年代、80年代的处一级干部,须经主管的部、省级批准才有效。另外有多次受组织的临时委任到核工业部所属单位和高等院校商调教师、干部。在核工业部八二七厂两次调来40多人,在四川的核工业系统五八五所、九院、华中工学院、中南工业大学等都调来学院需要的人。

(4)当了五年的湖南片招生负责人。我院在湖南招收的学生占整个招生的一半或一半稍多,这样重的任务,应该由学校领导带队去录取学生。但又为什么选我为湖南片的招生负责人呢?主要原因是人熟,过去打过交道,教育厅领导、省市招办主任对我有好印象,教育厅长是我大学时的任课老师,省、市招办主任在83年是我去请他们来院检查是否具有招生条件的,他们的意见学校接收了,并许诺84年准许招生。同时又因学校领导忙,难以抽身,故委我以此任。84年秋季,我、谢泳兰等五人,由袁司机开着小车,到韶山招待所湖南省招生办取录新生,经一星期的阅档、查卷、取录、发通知书等项事宜,顺利的完成了招生任务。小汽车里装着新生档案和坐着我们招生小组成员,高高兴兴返回衡阳学院交差。由于84年的招生有了好的开头,以后数年85年、86年、87年,直到88年,都是派我在湖南片负责招生的。70年代、80年代湖南省高校招生工作是在韶山进行的,韶山离我的家乡湘乡近,湘乡考生和家长找我帮忙的特多,好在分数达不到,档案投不出,人家也无怨言可说。凡是达标出了档的,是湘乡学生,我都于以录取,经我手录取的有名姓记载的就有20多个,对得住家乡学子。湖南地区、核工业单位多,职工子女报考我们学校的每年都有一大批,我们也按标准优先录取。但也碰到过不懂政策、不讲理的人,85年招生时,核工业三〇九大队有个负责子弟培训教育的李老头,他整日守在韶山,找我们纠缠,大吵大闹,以命令的口气要我们取录他们单位未上线的考生,怎么解释也不听,分数未达到,抛不出档的道理他都不懂,对这种人,没必要与他计较,个别无理取闹的人总是会有的。

(5)历任党支部书记。复校初期,教学组的党员同属一个支部,我是党支部书记。84年年中,中层机构建立,教学组分为两处、五系一部(基础部),各自设有党支部。科研处下辖科研管理科、实验室管理科、供应科、实习工厂、维修中心、兴华科技开发公司。各科设党小组,处设党支部。我兼任党支部书记,历经几次改选,为党、政工作统一,仍由我兼着。作为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直接接触党员和群众,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事事处处都应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做好工作,说话才有人听。对我本人来说,我是一个遵纪守法的老实人,作风正派,乐于交朋友,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平时在工作中较注意发挥支部的集体作用。处理出现的大小事,党员和群众有困难和问题都爱找我和支部解决,矛盾从不上交。我们这个处政治气氛较浓,政治学习坚持得好,同志、同事之间和睦友爱、互帮互助,是个团结的好集体。在此时段(1984.02—1993.02)还有两桩事,我们支部值得点赞。一是89年社会上出现了动乱,但由于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细,处理的职工思想稳定,立场坚定,行动上与党中央、院党委保持一致,经受了考验。二是90年党支部根据院党委的布置与安排,对党员逐个进行评议,然后党员重新登记,支部20多名党员,除一人因“承包”出问题外,都顺利的通过了评议、登记,党员的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概括起来说,全处百多号人头,20多名党员,没一个掉队的,没一个出大问题的,可见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是有成效的,是过得了硬的。

(6)社会工作找上门,广交朋友如亲邻。全国召开科学大会后,省市也相继召开了大会,我参加了省市的科学大会,随后被衡阳市人民政府聘任为衡阳市科技顾问,并经常开展活动。为科技兴市,由副市长(女,广东人)带队组织我们顾问到广州、珠海、中山、台山、深圳等地考察、取经,去了将有半月,这次出市考察,一切费用由政府开支。我们开着一辆能坐十来人的高档轿车,行动方便、自由,既完成了担当的任务,又旅游观光,收获颇大。带队的副市长是广东人,所到之处,招待上乘,顾问们也沾光不少。考察回衡后,在市二招待所(衡阳工学院旁,现已拆除)座谈总结体会,提科技兴市建议、方案,工作是义务的,没有什么报酬,大家感到这是组织的信任,很自豪、很光荣、很高兴,下厂、下乡调研,商讨科技方案,审查科技项目等问题,一般是由市科委、市科协出面组织,开始每个星期有一次,我曾被邀请去过冶金厂、水口山、钢管厂、衡东、耒阳等多场多地,为这些厂矿的科技和管理出过一些点子,对促进基层的科技工作起了点作用,因而深得市科委、市科协以及基层单位的好评。自己也感觉到兼做科技顾问工作,对社会对个人都是很有意义的,很有收获的。此外,专业学会的工作和活动也是丰富多样的。我参加的学会有中国核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铀矿冶情报学会、核工业高教研究会、湖南省高校实验室管理学会、省高校科研管理学会、衡阳市科学学及科学管学会、中南工业大学衡阳校友会。总共参加了八个学会,前四个学会为一般会员,每逢年会被邀请赴会,若有论文可先送评审,通过后便可在会上发表。在省高校的两个学会担任常务理事后。后两会则是担任秘书长的职务。省高校实验室管理学会最活跃,每学期召开两次常务理事会,由各高校轮流主办,我代表学院主持过多次,理事们在会上交流经验、论文发表,互帮互助,优化实验教学。会议食宿概由主办方招待,秘书长不好当,要主持日常工作,事情杂乱繁忙,单就我担任的中南工业大学衡阳校友会秘书长来说吧,衡阳有会员500多人,要召开一次全体成员大会多不容易呀!必须选择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单位开,因为起码要招待一餐中餐,且每次会员会都有上百人参加。记得中南工业大学衡阳校友会成立大会有230多人参加,在衡阳冶金机械厂召开的,大会的一切费用包括中餐,都是由该厂支付的。随后分别在钢管厂、水口山、二七二厂、衡阳工学院等单位召开过会员大会。同样,费用由这些单位包干。我身为秘书长,上下联络、跑东跑西,却也辛苦,但广泛接触。面向社会,交结各路的朋友也很有乐趣,深感荣耀。总之,在此时段,社会工作忙不停,开会交友术先行,虽占时间又辛苦,论其收获很靠谱。

附图6

附图7

(7)科技会议任其多,赶写材料(或科技规划、或总结汇报、或学术论文)忙参与。80年代初,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科技各战线、各部门广泛的大动起来了,首先是开会动员制定规划,然后要在开会督促落实。此段时间,由于我在工厂或学校都是在科技部门工作。凡有关科技领域的会都有我的份,必指令我参加,计有五个渠道常召开的科技会议,及核工业部(局)、地方省地市、省市国防科工委、省高校系统、专业学会。那时真是开不完会,这里开完奔那里开,往往一件事,多处发指令,下级怕得罪,只好忙应从。在我所参加的一些科技会议中,至今留下印象较深的尚有许多次,如在国营二七二厂和衡阳工学院多次出席核工业部科技工作会议;出席省地市科学大会;参加第一届国际湿法冶金会议;多次参加省、市科委科协举办的科技工作会议;主持衡阳工学院首届学术交流会;主持中南工业大学衡阳校友会等。凡我参加或主持的会,会议相关材料(包括学术论文)由我自己撰写。单位的长、短期科技规划、科技项目、实验室科研室建设也都是我先起草提出,然后逐级讨论通过,才上报主管部门审定。下面单就此时段在专业学会上通过评审的部分论文有:①优化实验教学,提高能力培养(86年,省高校实验管理学会论文)。②按学科、按功能建设实验室新体制的研究(87年,省高校实验管理学会论文)。③对建设适应我院特点的实验室新体制的探讨(核工业部高教研究会)。④铀浓缩物溶解剂萃取乳化原因和破乳措施的探讨(88年,中国国际第一届湿法冶金会议论文)。⑤提高各类铀矿浸出率的研究(中国核学会年会论文)。⑥从711矿石中提取铀的工艺试验研究(衡阳工学院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⑦离子交换技术在铀水冶工艺中的应用研究(衡阳工学院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⑧对原地浸出设施和工艺的探讨(在铀矿开采、选冶情报网刊物上刊出,与王仲英合作)。⑨铀水冶厂废水除镭、锰、氟等的研究(86年,省高校科学管理首届学术论文)。⑩含酚工业废水的处理(衡阳工学院学术交流会论文)。⑪陶瓷级锆英石粉生产工艺的研究(衡阳工学院学报,1992年第一期)。⑫衡阳工学院(后更名中南工学院)专业实验室设计(上报核工业部文件,并得到批准,本人任“设总”)。

以上是1984年2月至1993年2月,时跨十年间工作的纪事,是主要的但不是全部。

责任编辑:档案馆 
  • 上一条:山高水长——深切怀念衡阳医学院副院长周云翼老先生

  • 下一条:南华成就我的梦想
  • 【打印】    【收藏】    【关闭】